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是為了紀念1874年發生的牡丹社事件(又稱「琉球藩民事件」)而設立的歷史公園。公園記錄了牡丹社事件發生的歷史故事,同時保留了當年戰役的遺跡,並設有紀念碑及歷史展示,讓人們能夠追溯這段歷史,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與族群關係。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不僅是台灣與日本近代史的重要交會點,也是一處融合歷史、人文與自然美景的屏東景點。旁邊的「牡丹遊客中心」因應牡丹社事件150週年於2024年12月開館「牡丹社事件館」,精心打造三大展區帶領大家更了解牡丹社事件的始末,有到訪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記得順路過來走走~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牡丹遊客中心(牡丹社事件館)】
📞電話:08 883 1001
📍地址:945屏東縣牡丹鄉石門路35之60號
⏰開放時間:
▸ 公園 早上08:00–下午17:00
▸ 遊客中心 早上09:00–下午16:00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園區介紹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的停車場就在「牡丹社遊客中心」左手邊,旁邊有廁所與觀景平台,可以沿著步道拾級而上,跟著牡丹社Aruqu頭目父子像、文化廣場、愛與和平紀念碑、歷史步道…,走入曾經的歷史事件~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導覽
▼如果對牡丹社事件想深入了解,可以安排預約牡丹社事件解說行程,詳細預約方式請洽牡丹鄉公所農觀課(08)883-1223、0975-863-080。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紀念碑
牡丹社頭目aruqu父子像
▼「牡丹社aruqu頭目父子像」是由牡丹村原住民華恆明、華伊達父女繪製設計,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發時,他與牡丹社族人等多名原住民一同對抗大日本帝國海軍和大日本帝國海軍陸戰隊,最後和多名族人一同戰死於石門古戰場,以此座雕像象徵當年排灣族人勇敢捍衛家園的決心。
愛與和平記念碑
▼「愛與和平紀念碑」由原住民吾由設計,藝術家林壽山雕刻製作,仔細看稱兄道弟共同喝下連杯酒的兩人,分別穿著原住民與琉球人服飾,希望以愛化解過去衝突,和平永存。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歷史步道
▼事件可追溯至1867年,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因颱風擱淺於台灣南部的琅嶠(今屏東恆春一帶),船員登陸後遭到當地排灣族龜仔甪社(Kularu)成員殺害。美方雖派遣軍艦進行武力討伐,但未能成功,最終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W. Le Gendre)出面協調,與琅嶠十八社頭目卓杞篤簽訂《南岬之盟》,確保往來船隻與船員的安全。
▼四年後,1871年,一艘琉球宮古島的進貢船因暴風影響擱淺於台灣八瑤灣(今屏東牡丹鄉),船上66名琉球人登陸後,誤入高士佛社領地。部落族人基於盟約招待琉球人,提供食物並收留過夜。然而,由於語言不通及文化差異,琉球人對原住民的行為產生誤解,最終選擇連夜離開,卻引發了當地族人的警戒與不滿。在雙方缺乏信任與溝通的情況下,高士佛社與牡丹社的族人追蹤琉球人至雙溪口,與漢人商人部天保交涉,最終發生衝突,導致54名琉球人被殺,僅12人生還,由當地漢人楊友旺護送至台南府。
▼1874年,日本以「琉球人遭台灣原住民殺害」為由,決定出兵台灣,與台灣原住民戰士爆發爆發戰爭,史稱「牡丹社事件」。
▼「歷史步道」解說牌詳細記錄了當年發生的歷史事件,包含牡丹社戰役的經過、排灣族的生活方式及事件後的影響,遊客能夠深入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讓後人能在此緬懷歷史、思索和平的重要性。
牡丹遊客中心
▼因應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縣政府與牡丹鄉公所於「牡丹遊客中心」打造的「牡丹社事件館」於2024年底開館。
牡丹社事件館
▼牡丹社事件館的常設展分成:「走進歷史」、「島嶼南方」、「事件歷程」和「對話反省」四個主題,讓大家更能了解歷史過程與未來影響。我在2025年1月到訪仍有部分展區還未開放,期待未來的三大展區完成。
▼聽導遊解說才知道,原來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服飾,因其繁複的手工技藝、天然材料的取得不易,以及手工製作的時間與工時成本高,是非常珍貴、價格高昂的。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不只是紀念一場歷史戰役,更是讓我們反思歷史、文化、和平與族群交流的重要場域。這裡結合了戰役遺址、歷史故事與壯麗的自然景觀,趁著下一次的屏東旅程,走訪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透過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感受台灣歷史的脈動與時代變遷的印記吧!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景點資訊
【相關資訊】
到訪時間:2025年1月
【店家資訊】
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
牡丹遊客中心(牡丹社事件館)
📞電話:08 883 1001
📍地址:945屏東縣牡丹鄉石門路35之60號
⏰開放時間:
▸ 公園 早上08:00–下午17:00
▸ 遊客中心 早上09:00–下午16:00
留言